2020年剛開始,社畜們多年的夢想就照進了現實——每天在家的時間,終于大于了每天在公司的時間。
大好時光,不能浪費,不能虛度,得好好吃!不光要吃飯,還得吃零食。
我的一天
但是吧,我總吃的那些個零食,它們都太不禁吃了——每包零食都不小,還都挺鼓,拿在手裏掂一掂又挺輕,開包裝立刻洩出去一大半氣兒,連吃三包也不頂飽,就是有點兒鹹。
是,我愛吃的就是這些膨化食品:南瓜酥、蟹黃酥、天津小麻花,椒鹽土豆、貝殼酥、放不下……
看到這裏,估計有人會跳出來擡杠:“膨化食品都是垃圾食品!”
這話應該是小時候,大家吃膨化食品的時候聽到最多的唠叨了吧?
其實,我覺得長輩們唠叨背後的核心,無非就是怕你吃多了零食,不正經吃飯,耽誤身體發育。另外,膨化食品确實調味都比較重,小孩吃太多又喝水少的話,對腎的負擔比較大——用意是好的,但倒不至于上升到妖魔化膨化食品的程度。膨化食品怎麽就變成有毒有害的垃圾了?我第一個不同意。
所以,如果媽媽已經三天沒有打你了,碰巧你狂吃零食時又被媽媽念叨了,那麽可以這樣硬怼回去:
“如果膨化零食是垃圾的話,那您知不知道,我姥姥早上吃的速食麥片,泡粥裏的炒米,都是膨化的。
您給咱家豆豆買的進口狗糧,也是膨化的。
小舅從日本帶的那個α化大米,還是膨化的。......”
這三連排比句一出,怕是一切就歸于平靜了。
但是,爲了緩和氣氛,我覺得還需要用一些科學性的道理來補一補刀(站上了道德制高點)。
膨化≠垃圾,垃圾的是...
首先,你需要明白什麽是膨化食品。
膨化食品的标準定義,是指以谷物、薯類或澱粉爲主料,利用擠壓、油炸、砂炒等膨化技術,使其體積明顯增大,且具有一定酥松度的食品。
那麽咱們就圍繞這話來解釋。
大家最熟悉的膨化食品:薯片
膨化,也就是膨脹化,要想實現這個功能,基本都要靠澱粉。無論是谷物還是薯類,最終都要回歸到澱粉上。
澱粉這東西我以往寫過好多次,比如,它的黏性啊、折光率啊、支鏈和直鏈啊,反正都是跟食物性狀改變有關系的。
膨化則是利用了澱粉的吸水、鎖水性,以及那些水分又突然發生汽化,而使澱粉結構松散,但又立刻定型的特點。
簡單點說,就是澱粉受熱并吸水之後,運用一些物理手段,讓水分發生爆炸,把澱粉糊給崩大了、崩松了。宏觀上看,就是它膨化了。
甜甜的爆米花就是膨化食品
現在的年輕人,估計都沒見過路邊那種“嘭”一聲巨響的,年代感十足爆米花機了
而經過了膨化作用的澱粉,其實反而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。
這是因爲膨化食品内多呈多孔狀, 所以有利于腸胃消化酶的滲入,從而提高消化吸收率。這一點,在如今的寵物糧和畜牧飼料上,應用得非常廣泛,實驗數據也非常多。
咱們人吃的膨化食品,也是同理。
大部分寵物糧都屬于膨化類食品
所以,如果單從膨化食品的制造工藝上來說,膨化就隻是個純物理手段,一點兒也不垃圾。
至于膨化零食爲什麽總被很多人誤解甚至深惡痛絕,可能是因爲膨化後的一些加工步驟。
比如:膨化食品怕潮,所以有些會添加防潮劑,那裏面可能含有鋁成分,吃多了對人體不好。
常見的食品防潮劑,“請勿食用”
再或者,很多零食中調味料加得太多、色素加得太多,容易給腎髒造成一些負擔。
但這些問題,翻翻配料表就能發現,況且又有多少人會因爲膨化食品而耽誤真正的吃飯呢?
都是膨化,但做法有三種
替膨化食品喊完冤,咱們再說說那些常見膨化食品是怎麽分類的。
前頭定義裏說了,膨化的物理手段有擠壓、油炸和砂炒。
先撿最新奇的說,什麽叫砂炒?
其實,砂炒的方法跟糖炒栗子差不多,就是把澱粉原料,放到熱砂裏翻炒。
糖炒栗子
如果你把玉米粒稍微晾幹一下,就放在這熱砂裏不停地翻炒,用不了一會兒,它就會變成一鍋爆米花。
原理呢,就跟上面說的一樣,利用砂石制造的包裹性高溫環境。這手藝現在不多見了,畢竟産量低,而且容易混入砂石,吃着牙碜。在一些路邊攤可能還能看到,有點偏賣藝的成分。
炒出來的爆米花,炒完要過濾掉砂石
油炸膨化稍微常見一些,那些薯粉做的薯片啦,也就是形狀規則且一緻的薯片,就屬于油炸膨化食品。、
當然,我覺得最能形象解釋的,要數炸蝦片。一片硬硬的、透明的像塑料片的東西,在油鍋裏能開出一朵花。
加工前的蝦片
這個蝦片,就是之前用澱粉和水蒸熟後,又烘幹切片的。
别看它硬,其實裏面鎖住了一些晶體狀态的水,在油鍋裏一劇烈受熱,就炸開了!
油炸蝦片
最後一種膨化方法是擠壓膨脹,基本上現在各種奇形怪狀的膨化食品,都屬于擠壓膨脹的——澱粉糊化掉之後(混水加熱而變得黏稠的狀态),給它密閉起來再加熱、加壓。然後,突然把火撤了、口打開了,瞬間的降溫降壓,使得澱粉粒的水分子爆炸,連帶着澱粉糊往外崩,然後這出口是什麽形狀,崩出來的食物就是什麽形狀。條啊、圈啊、三角的、圓餅的……
擠壓膨脹做出的膨化食品
形狀做好後,再将其烘幹、撒料、噴點油,之後再烘幹,就成了你手中各種花裏胡哨的膨化食品了
想說的說完了,最後再囑咐你們一句:膨化食品沒毒,但是該吃飯還是要好好吃飯。